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建高品质创想之城 瓶窑镇续写城镇发展新篇章
2018/12/14 20:51:50 编辑:‬ 吴洋 点击量:182

浙江之声12月14日(记者叶澍蔚  通讯员 尉静波 余新研 报道)瓶窑,一座位于浙北的江南小镇。从空中俯瞰瓶窑:山水相间、风光旖旎,正如诗中描绘的那样:“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

40年前,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大幕;15年前,“八八战略”奏响了浙江新时代发展的强音。良渚遗址申遗、小城市培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站在历史的重要关口,这个沉寂多年的千年老镇也迎来了爆发点——集镇区块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合理清晰城镇布局,正昭示着这座老镇的蝶变。

图片4.png

保护良渚遗址 擦亮中华文化金名片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代考古发现至今,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已走过了80多个年头,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术界对良渚文化的价值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离不开一代代瓶窑人的付出与守候。

“苕溪北去,茫山之间,隐隐古城,盛世露真颜。”大观山村村委书记俞卫立在《古城怀古》中这样写道。字里行间,带着他作为土生土长的瓶窑人的那份家国情怀。他说,申遗的重任在肩,令包括他在内的众多工作人员身上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站在黄泥口修葺一新的二层洋房内朝南望去,视野开阔、环境整洁,莫角山遗址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村庄的环境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俞卫立不舍昼夜,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良渚遗址的价值、讲解环境整治的意义,甚至上下班路上碰到村民时,他也要说上几句。

在他和全村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134户农户全部顺利签约,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和俞卫立一样,胡晓红从去年开始,也是一周七天都奋战在企业征迁的一线。她说,自领受任务的那一天起,“5+2、白+黑”就成为了常态。“这些企业在瓶窑扎根几十年,怎么样在短时间内搬离?又如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这么多企业员工怎么安置?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令她感动的是,许多本土企业家深刻了解良渚遗址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征迁工作,征迁得以顺利完成。工作台账上的数字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今年来,配合良渚申遗工作,瓶窑镇已累计完成拆(搬)迁房屋1375户、企业137家、征地4752亩,土地流转9500亩,立面整治1315幢。

 

图片5.png

统筹城乡发展 实现由“镇”到“城”新跨越 

走进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核心区块——里窑老集镇,眼前是一幢幢修葺一新的房屋,深灰色的外墙面上,镶嵌着成片的鹅卵石,黄棕色的窗框配上方形玻璃……一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浓浓的“解放风”扑面而来。夜幕降临,苕溪两岸霓虹亮起,黄色为主色调的灯光勾勒出建筑的轮廓,部分檐廊还点缀着红色的传统灯笼,也为街区的夜晚增添了一抹亮色。

就在去年年初,这条瓶窑人最为熟悉的老街,还因整体房屋破旧、道路狭窄、线网乱拉、缺少污水管网,消防通道不通畅等诸多因素,成为了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短短一年功夫,便已“旧貌换新颜”。

图片6.png

 

一年来,瓶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期累计完成拆迁704户、清退公房承租户268户、立面整治474幢,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15.5亿元投资。这其中,有对老电影院、茧站、旅馆、药店等一批保存完整的建筑实施复原提升,还有窑山公园、非遗展示馆等游览景点的新建,同时引入咖啡馆、图书馆等符合现代人生活场景的业态。它们将给瓶窑带来怎样的改变?副镇长沈海涌作了这样一番“畅想”:“沿着苕溪,将会有一条慢行休闲风光景观带。顺着苕溪风光带慢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瓶窑镇特色旅游文化街区,你可以租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路经过瓶窑老电影院、瓶窑旅馆、茧站、供销合作社、百年校址……”

注重“面子”,更要兼顾“里子”。让小城镇保持活力,光有美丽和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坚实的产业支撑。杭州余杭苕溪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超介绍,在城市“二次更新”的过程中,秉承“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里窑特色文旅街区的业态引入与招商工作已逐步开展。街区内将引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创企业,形成“文创+”的产业布局。

不仅是里窑老集镇,全瓶窑上下都在抢抓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上快车道。浙里数字互娱基地项目签约、盒马鲜生杭州区域供应链项目土地指标落实、常升、山科电子稳步推进……还有豪悦实业、利富豪科技等一批本土企业正在准备主板挂牌或重点培育上市。在省级小城市培育总体框架下,一幅由“镇”到“城”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图片7.png

 

发展“美丽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美蓝图

沿着塘埠长岭的乡间小道拾级而上,踱过一条小溪流,几幢粉墙黛瓦的房子格外醒目,那便是瓶窑镇塘埠村第一家民宿“乐朴”。走进手工制作的竹门,能看到原始老屋的摆件,露天餐厅上还摆设着一柄巨大的纸伞……无论大格局还是小装饰,“乐朴”的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负责人熊文的巧心思。

“我发现瓶窑镇从镇里到村里,都在下功夫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也有信心和这里一起成长。”熊文是一名建筑师,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10多年,在考察过上海、莫干山、临安等地后,他遇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瓶窑。

“‘乐朴’从构想到最终成形,瓶窑镇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与村民租房的协议是在政府的见证下完成的,期间多次的协调工作也是村班子成员上门与村民进行沟通的。”在瓶窑镇政府和塘埠村村委的多次协调下,2017年4月,他的“乐朴”名宿最终在塘埠村的长岭安家落户。

民宿的发展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福祉。“乐朴”开业初期,村里的3位村民就入职成了民宿的员工,村民家中的院子空闲时也“兼职”成了民宿的停车场,有些客人走的时候还会捎些村民自制的土货,用熊文的话说,就是“美丽经济的指数越来越高”。

如今,这家高颜值的民宿不仅在旅游旺季需要“抢订”,还吸引了外国“网红”前来拍摄宣传片。这种“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民宿+”发展模式,正在有效带动瓶窑乡村经济良性发展。

或打民宿牌、或走农业路、或挂文化名片,走进瓶窑镇的每一个村落,都能感受到别样的生机与韵味。好比西安寺村,光是耕地面积就有5000多亩。如何围绕这片“希望的田野”做文章,村党委书记王永明给出了答案:“我们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成片的良田,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做优环境,结合农业做好美丽经济。”

有了“绿水青山”,还得考虑怎样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王永明说,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原先村民手中闲置的田地都被转包给了种粮大户,农户自己每月也能拿到一笔不错的租金;另一方面,村里让一部分在外打工做生意,常年不回村里的村民将自家房子腾出来,发展民宿。

这两个村的发展不是个案,各村美丽乡村的特色都在变得越来越明晰。截至目前,瓶窑镇第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已全部顺利通过验收,第二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今年11月,瓶窑镇奇鹤村、南山村等6个村获评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显现,全域旅游工作进展显著。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