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阿拉非遗汇”:一场海峡两岸的文化盛会
2021/06/11 20:08:00 编辑:王娜 点击量:11722

 

2021宁波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阿拉非遗汇”暨海峡两岸(镇海•南投•高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在6月11日—12日在宁波植物园举办。

2021阿拉非遗汇新闻稿6.1197.png

本届“阿拉非遗汇”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阿拉非遗汇”是宁波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从2013年起创新打造的一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市文化馆开放创新、联合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成功运作下,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阿拉非遗汇”,成为宁波市民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

本届非遗汇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镇海区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镇海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南投县竹山镇、高雄市中华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承办,镇海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南投县竹山镇茶道协会、高雄市联合社区发展协会协办,镇海区文化馆(镇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执行承办。

2021阿拉非遗汇新闻稿6.11400.png

活动现场非遗汇将举办“阿拉非遗汇”开幕仪式暨“甬上华彩”非遗精品节目展演,并将有“国潮伴夏”——“阿拉非遗汇”非遗项目展示;“非遗玩夏”——2021宁波市第四届少儿非遗故事大赛;“宝岛来客”——海峡两岸(镇海·南投·高雄)民间艺术交流;“风物醒夏”——特色非遗系列等的四大板块诸多主题活动。

 

提质增量,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优化升级。

据悉,宁波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成效,首创的“三位一体”非遗项目保护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成为行业佼佼者。多年来不断提质增量、推陈出新,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本届阿拉非遗汇将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单位、“薪火计划”中青年人群传承人颁发聘书,为第三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创建单位授牌。

2021阿拉非遗汇新闻稿6.11732.png

2019年,宁波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关要求,积极开展第五批国家级名录申报工作。最终,红帮裁缝技艺、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象山竹根雕三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

2021阿拉非遗汇新闻稿6.11850.png

民间绝技绝活源自生活 

本届“阿拉非遗汇”以“甬上华彩”非遗精品节目展演开场,澥浦船鼓、梅山舞狮、奉化布龙、木偶摔跤、水火流星、宁海耍牙等的宁波各地特色民俗表演精彩纷呈。

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表演涵盖区域广,体现当地特色鲜明,是真正地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节目,充分向参展人士展现人民大众的“非遗”文化,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宁波地方非遗保护成果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保护非遗的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非遗故事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基因

“过有童趣的日子,讲有温度的故事”,为深化宁波市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宁波市民间文学类非遗资源打造宁波非遗活动品牌,让孩子们通过讲故事这一文化艺术形式传递传统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鼓励和吸引广大家长和孩子的朗读热情,宁波自2018年起开展少儿非遗故事大赛,营造宁波“书香之城”建设的品牌赛事和城市名片。6月12日将在宁波植物园角逐15个决赛名额,讲述有温度、有童趣的非遗故事。

 

非遗护甬舟一体化合作,打造甬舟非遗保护和发展共同体

本届“阿拉非遗汇”以“甬上华彩”非遗精品节目展演开场,澥浦船鼓、梅山舞狮、奉化布龙、木偶摔跤、水火流星、宁海耍牙等特色民俗表演精彩纷呈。

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来自舟山的渔歌《摇橹谣》,此节目改编自舟山民间的渔歌,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作出来的一门民间艺术。既琅琅上口,又风趣幽默,不仅富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渔乡风情,而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知识,有着别样的渔家风情。

这也是宁波与舟山签署非遗保护甬舟一体化合作协议以来的首次合作。宁波、舟山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为助力宁波和舟山一体化发展,两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携手合作,在政策互鉴、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一体化的合作与探索,内容包括实施非遗保护政策一体化合作、推进非遗资源一体化共享、建立非遗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探索建立两地非遗产业一体化平台、联合打造统一非遗活动品牌、加强两地非遗学术交流与合作、合力推进甬舟非遗项目申报人类非遗项目等,打造甬舟非遗保护和发展共同体,提升两地非遗保护工作水平。

国潮范,两岸民俗的展示体验;两岸情,民间文化的交融互动

“国潮伴夏”——“阿拉非遗汇”展示现场,手工麻糍制作技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新碶民间剪纸等60余项宁波非遗食品制作类、工艺美术类项目和文创产品,结集着宁波非遗之美。如镇海非遗特色小镇特装展展示澥浦非遗特色小镇的非遗项目,市民可以进行部分项目体验。同时,台湾凤梨酥、绿豆碰、目鱼丸、冻米糖等20多项,来自台湾高雄、南投民间小吃、风俗体验及展销,让两岸民俗文化相濡交融。从民间风俗的传统食品到特色小吃,活动全方面进行展示、传递丰富的“非遗”产品的同时,融合销售,既满足参与者的视觉享受,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民俗体验,其中,这给参与者拉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民的距离,给大众带来更加贴近生活的“非遗”体验。

海峡两岸(镇海•南投•高雄)民间艺术展演内容丰富,镇海民间的舞龙舞狮、歌舞、京剧展演,台湾高雄的车鼓阵展演。活动还邀请三地民众在视频中相互开展端午佳节问候,表达疫情阻挡不了两岸一家亲的感情。

紧抓“国潮”热点,彰显“非遗”价值

利用“国潮”大趋势,“阿拉非遗汇”还将展示宁波非遗食品类、工艺美术类和文创产品等项目,展示宁波非遗之美。“国潮”话题热度近几年来不断攀升,本次活动利用好“国潮”热点,将非遗与国潮热点结合,在推广宁波非遗的同时,利用好传统优秀文化打造具有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知名IP,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体现下,展示非遗在当代的风采和价值。

 镇海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海天雄镇”,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镇海儿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海防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镇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中也孕育出了独具镇海婚嫁特色的十里红妆,由此衍生出了众多优秀的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中国结、虎头鞋、虎头帽、口金包、剪纸、刺绣、面塑等,这些起源于闺阁的非遗项目汇集在镇海,形成了“镇海女红”这一非遗国潮IP,时至今日,“镇海女红”已经成为镇海非遗的一张闪亮名片。本次“招宝女红”特装馆依托辖区内众多的镇海女红类非遗项目,深度挖掘“非遗”的经济价值,形成从非遗保护到经济开发再到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为“非遗”传承的方式书写新的篇章。

“非遗”传承新业态,创新发展多形式

非遗,要有新人来传承,各级部门尤其文化工作者,面临的职责是,必须做好年轻一代人的宣传工作,提高年轻人对非遗的保护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本届活动中,特别设立了“非遗”公开课,为当代青少年科普非遗。同时,本次活动还明确了“拓宽渠道,创新形式”的活动要求,在综合利用好报刊、电台等传统媒介的同时,还将利用电视台、互联网多种载体进行传播,为本次活动开设非遗保护传承专题,同时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微信、直播平台和利用数字化赋能,向青少年靠近,积极打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人民大众可以参与其间,达到宁波非遗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据悉,宁波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创的“三位一体”非遗项目保护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成为行业佼佼者,经过七年的发展沉淀,“阿拉非遗汇”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宁波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项目28项,传承人15人;省级96项,传承人72人;市级296项,传承人330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02个,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