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稻万年上山 展望时代稻路
2021/06/18 20:36:00 编辑:王娜 点击量:123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6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浦江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以“论稻万年上山  展望时代稻路”为主题的“现代中国水稻百年发展研讨会”暨“‘上山杯’中国稻米百年发展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浙江省浦江县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职能处室负责人、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以及全国水稻领域专家学者、农业考古专家及稻米相关企业代表、农技推广人员等70余人共同参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2020年10月份开始,中国水稻研究所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百年变迁:稻米,从为了吃饭到粮安基石”主题征文活动,共收集到各类征文50余篇。为此,决定在发现万年稻米的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浦江县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为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颁奖。

会上,浦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戴翀、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先后致辞,举行“上山杯”中国稻米百年发展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国家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程式华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远柱研究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等重量级院士、专家,围绕中国稻米发展带来多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在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生产在政策制度和科技进步引领下取得快速发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民众幸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科技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性成就。“矮秆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超级稻研发”推动我国水稻单产实现三次飞跃,引领中国水稻育种科技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新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研究突飞猛进,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中国考古改写了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证实了我国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在研讨中,大家也发现,在水稻生产连续丰收后,制约水稻产业发展因素不断增多,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央明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的问题,保障国家口粮安全、让人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生产出产量更高、质量更优、口感更好的稻米,是摆在水稻科技工作者和生产经营者面前的全新挑战,需要全国的水稻科技工作者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指示要求,时刻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团结一心,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努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山遗址位于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的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发现于2000年,距今约9000--11000年,该遗址出土了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陶器,这些陶器胎料中羼和的大量稻壳、稻叶及稻茎,将长江中下游栽培稻的历史上溯至9000--11000年前,为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同时,该遗址木构建筑遗迹的发现也证明了当时的上山人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农业定居生活阶段。2006年11月5日,在浦江县举行的“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命名为“上山文化”。因为“上山文化”,浙江由此成为万年浙江。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0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19处。

2020年11月,浦江县隆重举行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建立了“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考古遗址联盟”“中国水稻研究所上山稻作研究基地”。大会学术研讨成果明确: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袁隆平先生为此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中国考古学泰斗、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将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


分享
浙ICP备05052141号-13 浙江之声频道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1
浙江新蓝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